得明白学生走神可不是故意跟咱对着干,这其实是他们大脑在“换频道”呢!青少年的大脑前额叶皮层还没发育好,就像一台破收音机,信号一会儿强一会儿弱的。他们的注意力就像风筝,想飞得高高的,可风一吹就跑偏了。别老想着去“管教”他们,要理解这是成长中必然会有的“频道切换”。
得找找学生走神背后的“求救信号”。走神有可能是身体在抗议哦。要是学生低血糖,大脑就得先处理生存信号,学知识自然就“断电”了;要是家里有矛盾或者社交上有焦虑,就像有个隐形的橡皮擦,把课堂重点都给擦没了;要是讲的知识像白开水一样没味道,大脑就会本能地去找“甜味剂”,比如说手机里的短视频。咱课间的时候可以多观察观察学生的状态,要是看到谁肩膀耷拉着,或者一直反复搓笔帽,这可比走神更早发出的警报呢!
接下来,咱给学生的注意力装上“防滑链”。有几个低成本的课堂小魔法可以试试。每隔15分钟,来个“记忆钩”,可以用夸张的动作,或者突然安静一下,再不然就提个反常识的问题,比如“要是三角形会说话,它会抱怨啥?”;还可以让学生用30秒写下此刻最想说的话,然后一起把纸条撕掉,这就像给大脑“清空内存”;讲解的时候突然放个鸟鸣声,让学生闭眼想象场景,多感官刺激就像给注意力装上了防滑链。
再咱把学生的走神变成“创意燃料”。要是学生在课本上画了一堆涂鸦,咱就问问:“要是这些线条会说话,它们想说啥?”把走神的内容变成故事创作或者绘画任务。就像咖啡师用奶泡拉花一样,咱老师也能把学生“失控的注意力”变成创意特饮。
咱们建立“注意力弹性”训练。放学前给学生布置个“走神观察日记”,让他们想想今天注意力啥时候特别活跃,啥事儿能让大脑像被磁铁吸住,要是能给走神装个开关,啥情况下会主动按下“专注键”。这种训练比单纯批评更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。
总结一下哈,学生走神就像春天的柳絮,老往教室里飘。咱别像拿扫帚驱赶柳絮那样去对付学生的走神,咱可以在窗台放个捕梦网,等学生思绪飘过来的时候,轻轻兜住,再温柔地把他们引向知识的星空。老师们,都行动起来试试这些方法吧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