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给大家讲个事儿,就像一场无声的雨一样。清晨的时候,五岁的朵朵蹲在小区花坛边,盯着一片被露水压弯的叶子看了足足十分钟。她妈妈还以为她在发呆呢,凑近一瞧,好家伙,孩子正用树枝轻轻托住叶子,就好像在守护啥大秘密似的。从这就能看出来,专注力可不只是那种抽象的“学习能力”,它就是孩子跟这世界对话的原始本能啊!
咱接着说怎么培养孩子的专注力。就好比给专注力搭一座帐篷。
第一点,咱当回“环境魔术师”。把书桌变成“专注岛”,用卡通隔板把外界干扰都隔出去,台灯换成暖黄小夜灯,笔筒里就放三支颜色不一样的笔。孩子搭积木的时候,别着急纠正歪了的柱子;写作业的时候,别老提醒时间;玩耍的时候,别打断他们沉浸的状态。这些看着像“放任”的时刻,那可是专注力生长的肥沃土壤啊!
第二点,用“闯关游戏法则”。把“练琴20分钟”变成“魔法城堡探险”,琴键是砖块,音符是钥匙,每完成一章就能解锁新角色。用沙漏代替闹钟,流沙落完的时候,欢呼声可比“时间到了”带劲多了。要记住,奖励不一定是糖果,有时候“今天由你决定晚餐”比物质奖励更能让大脑分泌多巴胺呢!
接下来,要让大脑学会“深呼吸”。
第三点,用“任务切片术”。给三年级的浩浩布置作文的时候,别直接说“写500字”,可以拆成“先画三个喜欢的场景,选最有趣的画成连环画,最后给每幅图配两句话”。就跟拼图高手一样,不盯着整盒碎片,从一角开始,专注力得有台阶才能往上爬。
第四点,来个“延迟满足训练”。用“攒星星换奖励”代替马上满足,连续三天专注练字,就能兑换周末自然探索之旅。孩子等得着急的时候,你就问问他:“你现在忍耐的每分钟,都在给未来的自己存钱,对不?”这种认知转换比说教更能让耐心扎根。
父母要当好“隐形脚手架”。
第五点,讲究“共处的艺术”。孩子专注画画的时候,你别在旁边刷手机,你可以安静地读绘本,用翻页声代替聊天。专注力这东西会传染,就像春天的雨,得大家一起安静着才能滋养万物。偶尔轻声说一句:“妈妈注意到你调了七次颜料,这个紫色真特别。”比说“画得真好”管用多了。
专注力可不是个能“培养”的标本,它就像一棵需要呵护的幼苗。孩子搭积木塌了哭的时候,别急着安慰,让他们经历“专注 - 挫折 - 再专注”这个完整的循环。就像园丁不会把一朵花的所有枯叶都剪掉,真正的专注力教育,就是教会孩子在风雨里也能听见自己生长的声音。大家都赶紧试试这些方法,看看能不能让咱家孩子的专注力“蹭蹭”往上涨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