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有个妈妈来咨询,她发现孩子每天上网课时都在偷偷刷短视频。她气得把平板电脑摔在地上,孩子却说:"你不懂,现在老师讲得比不上短视频有趣。"这句话让家长陷入两难:如果批评,孩子会更抵触;如果不批评,担心成绩下滑。这种矛盾在很多家庭里都存在,孩子沉迷手机的那一刻,父母的愤怒往往像被按下暂停键的闹钟。
有个初中生的爸爸告诉我,他每天在直播间看着孩子上课,发现孩子总在点外卖、发消息。他尝试过没收手机,孩子却在第二天偷偷用平板继续。这种"猫鼠游戏"让家长疲惫不堪,但更值得警惕的是,当孩子把上课当成逃避现实的出口时,批评只会让关系更加紧张。
我曾遇到一位高中生妈妈,她发现孩子经常在课堂上睡觉。她把孩子叫醒后,孩子却说:"你天天让我熬夜补课,我太累了。"这句话让妈妈意识到,过度安排学习时间可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。当孩子觉得被逼迫时,注意力反而会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,难以集中。
其实很多孩子上网课不专心,背后都有深层原因。有的是因为家里环境太嘈杂,有的是因为课程内容太枯燥,有的是因为缺乏互动感。就像一位小学老师分享的:她发现班里孩子上课时总是摆弄文具,后来才知道这些孩子在现实中缺乏安全感,需要通过小动作来缓解焦虑。
面对这种情况,家长不妨换个角度思考。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"上课公约",比如用计时器代替强制监督,把学习任务变成闯关游戏。有个妈妈分享,她和孩子约定每天上网课时,如果专注完成任务就能获得"游戏时间",结果孩子反而主动调整了作息。
更关键的是要理解孩子的情绪需求。当孩子把上课当成一种负担时,或许需要的不是批评,而是被理解。就像一位爸爸说的:他不再盯着孩子看手机,而是每天抽时间陪孩子聊天,发现孩子其实更渴望父母的关注。
教育不是简单的对错判断,而是需要智慧的陪伴。当孩子在虚拟课堂里挣扎时,父母的耐心和理解,往往比严厉的批评更有力量。毕竟每个孩子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,而这个节奏需要父母用爱去发现和引导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