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搜索:  11 创业 11 11 11 11 手机

不知道感恩的孩子

在小区的儿童游乐场,我常看到这样的场景:一个妈妈举着气球,孩子却低头玩着手机,连抬头看看妈妈都懒得动;另一个爸爸刚给女儿买了新玩具,女孩却说"你又给我买这个,我都不要"。这些画面让我想起许多家长的困惑,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懂得感恩?

不知道感恩的孩子

去年冬天,一位妈妈找到我,她刚过完38岁生日,女儿却在生日当天只顾着刷短视频,连一句"妈妈辛苦了"都没说。更让人心疼的是,这个孩子平时在幼儿园里也会把老师送的礼物随意丢弃,甚至在集体活动中抢走同伴的成果。当家长试图教育时,孩子却理直气壮地说:"你们总是这样,我早就习惯了。"

在小学课堂上,我见过这样的案例:老师组织学生制作感恩卡片,一个男孩把所有同学的名字都涂成红色,却在卡片上写下"谢谢你们让我当班长"。当老师问及为什么没感谢父母时,他低头说:"我爸妈每次说我笨,说我成绩差,我怎么会感谢他们?"这种扭曲的感恩观,往往源于长期的情感忽视。

更令人担忧的是,一些孩子把感恩变成了交易。有位初中生告诉我,他每次考试进步,妈妈就会给他买新衣服,但成绩下滑时,妈妈却说"考不好就别指望有什么"。这个孩子渐渐形成错误认知:父母的付出都是有条件交换,感恩变成了某种负担。当他在班级演讲时,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掌声,竟说"谢谢你们让我有机会炫耀"。

在社区活动中,我曾目睹一个令人震撼的瞬间:志愿者为独居老人送温暖,一个孩子却在老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新玩具,说"我爸妈给的,比你们送的强多了"。这种行为背后,是孩子对亲情的误解。他们习惯了被满足,却从未真正体会过付出的珍贵。

其实,感恩的缺失往往源于成长环境的"隐形陷阱"。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强调"你必须怎样",却忘记说"我愿意怎样"。就像一个家庭,爸爸每天早起做早餐,却从不主动说"今天想吃什么",孩子习惯了这种安排,自然不会意识到这是父母的付出。当孩子在外地读书时,妈妈突然发现,原来自己做的饭菜,孩子从未说过一句谢谢。

教育专家发现,60%的父母在给孩子过生日时,会准备礼物却忘记准备惊喜。这种细节的忽视,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爱是理所当然的。有位妈妈分享,她曾给儿子准备了惊喜生日派对,但儿子却说"你们每年都这样,我都腻了"。这种麻木,往往是因为父母的付出变成了日常惯例。

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长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。可以尝试在孩子面前表达自己的需求,比如:"妈妈今天很累,想看看你画的画",而不是一味满足。当孩子主动说"我来帮你"时,及时给予肯定。就像一个家庭,爸爸开始记录每天为孩子做的小事,孩子渐渐发现,原来父母的爱是需要被看见的。

感恩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,而是需要家长用行动示范。有位父亲在孩子面前分享自己的工作故事,说"今天客户表扬我,是因为我认真对待每个细节"。孩子受到启发,开始主动帮妈妈整理房间。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,往往比直接教导更有效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,但共同的痛点让我们意识到:感恩不是天生的品质,而是需要被培养的习惯。当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情绪需求,用真诚的互动代替单向的付出,孩子会慢慢学会用眼睛发现爱,用语言表达谢意。这需要时间,需要耐心,更需要父母放下"我为你付出"的执念,学会"我与你共享"的智慧。

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  • 不知道感恩的孩子
  • 孩子学习跟不上怎么办
  • 高三的孩子学不进去了怎么办
  • 孩子犯错总是逃避问题怎么办
  • 孩子小偷小摸屡教不改怎么教育
  • 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