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孩子专注力差,可能是大脑跟别人不太一样。大脑就像个不停转动的万花筒,那些多巴胺分泌旺盛的孩子,就像被按了快进键的播放器。外界一有风吹草动,他们立马就兴奋起来了。这可不是孩子不听话啊,他们天生就对新鲜刺激特别敏感。就好比让你盯着一盆绿萝看五分钟,你肯定慌得不行,那孩子盯着作业本,可不就坐立难安嘛!
环境也会“偷走”孩子的注意力。想象一下,你正美滋滋地读一本好书呢,窗外突然传来救护车的鸣笛声,冰箱还嗡嗡响,手机又弹出消息提醒。成年人都会被干扰,更何况孩子呢?他们的大脑就像没装“过滤器”的接收器,杂音、气味,甚至衣服标签的摩擦感,都能成为“分心刺客”。更要命的是,电子设备的“即时反馈”机制,像游戏秒速升级啥的,正在改变孩子的注意力阈值,他们习惯了“三秒无趣就换频道”,这还咋专注啊!
接着咱对孩子的一些判断可能掩盖了真相。很多人觉得“孩子写作业磨蹭,一定是懒”,这可不一定。有些孩子不专注,是因为他们得“先探索再行动”。比如说,喜欢拆装玩具的孩子,写数学题的时候可能就忍不住去拆解题目背后的逻辑;渴望被认可的孩子,可能因为害怕犯错就反复涂改。他们的分心,其实是心里的需求没得到满足在“抗议”呢!
咱成人世界里也有“专注力陷阱”。我们老觉得“专注”就是“安静坐着”,却没注意到孩子的专注力有很多种。有的孩子边转笔边背课文,这是动作型专注;有的得边画图边理解概念,这是视觉型专注。当家长用“必须坐端正”“不能东张西望”这些标准去要求他们时,就像给风中的蒲公英套上铁笼,看似固定了位置,可把孩子的发展空间都给掐灭了。
真正持久的专注力得靠“内在动机”驱动。就像你追剧,能连续刷三集,是因为剧情太吸引人了。但好多孩子面对的学习任务,就跟嚼蜡一样,枯燥的重复练习,脱离生活的知识灌输。咱得想想,孩子是在“被迫坚持”,还是在“享受探索”呢?
专注力可不是“忍耐力”。咱别老焦虑孩子“坐不住”,换个角度看,分心说不定是大脑在求救,说“我需要休息、调整或者换种方式”,也可能是孩子的天赋在闪光,说“我观察到了你没发现的细节”。当我们把“专注力”从“必须完成的任务”变成“发现兴趣的旅程”,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哦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