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感情上来说哈,宝宝那可是家长的心肝宝贝。打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开始,妈妈就和宝宝建立了超紧密的感情。十月怀胎,再加上生宝宝的痛,家长为宝宝付出了老多心血。宝宝一笑一闹,都能把家长的心给揪起来。就像自己精心养的一朵小花,恨不得时时刻刻守着,生怕这花被风吹了、被雨淋了。这一要和宝宝分开,啥担心宝宝饿了、哭了、被欺负了的想法就全冒出来了,焦虑也就跟着来了。
而且宝宝那么小,啥都得靠家长。家长就觉得自己是宝宝的保护伞,一分开,就好像宝宝没了保护一样。家长就开始脑补宝宝可能遇到的危险,像走路摔了没人扶、玩具被抢了、生病了没人照顾啥的。这些画面在脑子里越想越大,越想越害怕,焦虑也就越来越严重。
从现实角度看,现在社会上不安全的事儿还挺多。新闻里时不时就报道小孩走丢、被拐、受伤的事儿。这些消息让家长的神经都变得特别敏感。虽说这种事儿发生的概率可能不大,但一想到可能发生在自己宝宝身上,那恐惧和焦虑就“蹭蹭”往上涨。这一和宝宝分开,就忍不住担心宝宝会不会遇到这些糟心事儿。
还有啊,家长照顾宝宝的时候,生活全围着宝宝转。每天就是宝宝的吃喝拉撒睡,宝宝成了生活里最重要的部分。一和宝宝分开,就好像突然没了生活目标,都不知道自己该干啥,心里空落落的。而且和宝宝待久了,习惯一直关注宝宝,这一分开,没了关注的对象,浑身都不自在,焦虑也就来了。
另外,有些家长对宝宝特别溺爱,啥都替宝宝做。这样宝宝的自理能力可能就比较差。一分开,家长就担心宝宝没自己照顾,咋适应外面的环境啊,像不会穿衣服、不会吃饭咋办。这种对宝宝能力的不信任,也会让焦虑更严重。
那咋缓解这种焦虑呢?家长首先得调整心态,要相信宝宝有适应能力。宝宝一天天长大,慢慢就能照顾自己,和外面接触多了也会变得坚强。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,让宝宝自己做点简单的事儿,这样家长对宝宝也更有信心。
家长也可以给自己找点事儿干,转移下注意力。生活里有了别的乐趣和目标,就不会一门心思都在宝宝身上。比如培养点兴趣爱好,像读书、画画、运动啥的。一专注干自己喜欢的事儿,焦虑就能缓解不少。
总之,和宝宝分开焦虑很正常,但家长得学会正确对待和处理这种情绪,这样才能陪宝宝健康长大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