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都知道,老人疼孩子那是疼到骨子里了。孩子要啥,老人马上就给安排上。就说孩子想吃零食,老人才不管刚吃完饭没,也不管零食健不健康,撒腿就去买。孩子犯错了,老人更是舍不得批评。有一回,孩子在商场把货架上的东西弄倒了,家长正想好好教育教育孩子,让他知道要小心、要担责,老人却赶紧护着,说“孩子还小,不懂事,没关系的”。这过度的宠溺啊,就像把孩子放进了温室里,孩子待久了,根本不知道啥是规则,变得任性又自私。和别的小朋友相处时,那就是个“小霸王”,觉得全世界都得围着自己转,这样下去,社交能力能好才怪呢!
老人的观念啊,很多都是老一套。教育孩子的方法还停留在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那个年代,觉得孩子吃饱穿暖就行,根本不重视孩子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。现在的教育讲究启发孩子思维,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新事物。可老人呢,觉得孩子拆玩具就是调皮捣蛋,看不到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。孩子画了一幅奇奇怪怪的画,家长觉得是想象力的展现,老人却觉得画得乱七八糟,一点都不像。长期受这种观念影响,孩子的思维被死死地限制住了,创新能力也没法发展,未来怎么适应这变化飞快的社会啊!
老人和家长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,那意见分歧可大了去了。家长辛辛苦苦制定了一套教育计划,规定孩子每天看电视不能超一小时,要自己整理玩具。可老人心疼孩子,全给破坏了。孩子一撒娇,老人就说“看会儿电视没事的”“玩具等会儿爷爷帮你收拾”。这可把孩子整懵了,都不知道该听谁的。时间长了,孩子学会钻空子了,在家长面前一个样,在老人面前又是另一个样,变得爱耍小聪明。家里因为这教育问题,矛盾不断,一会儿家长和老人吵,一会儿孩子利用两方矛盾达到自己的目的,家庭氛围紧张得能滴出水来。
老人身体和精力肯定比不上年轻人。他们带孩子主要就是保证孩子安全,让孩子吃饱穿暖。所以经常让孩子待在家里,很少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。孩子每天就在小区里溜达溜达,很少和同龄人一起玩耍、竞争。别的孩子在外面跑跑跳跳、做游戏,身体和反应能力都得到了锻炼,可被老人过度保护的孩子呢,变得体弱多病,性格还越来越内向,胆小怕事。
老人干预教育孩子,出发点是好的,但危害也不少。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,家里得统一教育观念,让老人明白科学教育的重要性,大家一起努力,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!咱可不能让这些问题影响了孩子的未来啊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