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先别急着给自己扣上“不思进取”的帽子哈。那些早自习、晚自习、月考周,把人折磨得够呛,其实就是大人们设计的游戏。教育系统把人就看成分数,同龄人用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把你给圈起来。你累得不行,这可不是软弱,是你心里在问:“我要的未来,真的就在这课桌上吗?”
其实啊,“不想上学”可以换个说法。它可能是“我得重新找找人生方向”,也可能是“现在这成长路把我能量都耗光了”,还可能是“我的灵魂在找更适合的活法”。就跟植物不开花也有价值一样,咱不用“完成高中”这把尺子去量所有的可能。说不定现在的迷茫,就是新世界的大门呢!
给大家几个小妙招哈。首先,每天留20分钟“撒野时间”,撕撕纸、听听丧核音乐、对着操场吼两嗓子。让自己暂时不做“好学生”,就像给过载的手机重启一下。把写作业当成探险,用荧光笔把物理公式画成星座,把历史事件编成剧本杀。让知识不再是任务,学习才能回到它本来的样子。最后,去别的地方找找成长的感觉,在厨房研究研究分子料理的反应,在画室用颜料画画几何图形,社区图书馆的旧书里藏着比教科书还精彩的人生呢。教育可不能只困在学校里。
咱再开个脑洞,如果能穿越到十年后,你是会跟现在的自己说“接着忍”,还是“大胆转身”呢?你是更怕“没考上好大学”,还是“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”呢?你是想用余生怀念“熬过来的高中”,还是去创造“真正活过的青春”呢?
真的是,教育可不是流水线,人生也没有标准答案。那些在课桌前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夜晚,说不定正在孕育着比高考分数还珍贵的东西,对自己的坚持、对人生可能的尊重,还有在迷糊中找出路的勇气。等你走出教室的时候,记得回头跟那个迷茫的自己说:“你值得拥有比‘完成高中’更牛的人生剧本!”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