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个方法,先接住孩子的情绪,再谈改变。当孩子说“我太笨了”的时候,咱可别急着反驳,这时候啊,赶紧蹲下来,和孩子平视,温柔地说:“听起来你挺沮丧的,跟我说说咋回事呗?”就好比暴雨天,咱得先把伞收起来,再去找屋檐躲雨,等孩子情绪稳定了,脑子才能转得动。有个妈妈做得就特别好,她女儿数学考砸了,她没说“别难过”,而是画了个“情绪温度计”,让孩子给心情打个分。等孩子的分数从90分降到60分的时候,妈妈才问:“现在能听听我不一样的看法不?”
第二个方法,用显微镜去找孩子的优点。光说“你真棒”就跟挠痒痒似的,没啥效果,具体的赞美才是能滋养孩子的营养剂。孩子画完画,咱别光说“好看”,得这么说:“你给小猫画的彩虹尾巴,让我想起上次你帮邻居奶奶修风筝时的创意,太牛了!”有个爸爸发明了“优点存折”,每天都记录一条孩子的优点,像“今天主动整理书包”“给流浪猫喂食蹲了半小时”。三个月后,孩子自己翻看存折的时候,眼睛亮得跟发现宝藏似的!
第三个方法,给孩子设计那种“跳一跳能摘到”的挑战。自信这玩意儿啊,是一步一个台阶长出来的。教孩子骑车的时候,先让他们原地踏板练10分钟找平衡,再试试5米直线,最后再去坡道。有个教练用“进步阶梯”法教孩子游泳,让孩子先在泳池边做蹬壁练习,每完成3次标准动作就奖励一张贴纸,攒够10张贴纸才能解锁“漂浮10秒”的新任务。过程中还一直鼓励:“上次你蹬水溅起的水花比昨天高了,厉害啊!”
第四个方法,改写孩子内心的剧本。当孩子说“我永远学不会”的时候,咱可以问问:“上次你觉得学不会的事儿,后来咋样了?”引导孩子发现“暂时不会”和“永远不行”可不一样。有个老师搞了个“成长魔法”游戏,让孩子把写着“我讨厌自己”的纸条折成纸飞机,扔出窗外的时候大喊“飞走啦!”然后再让孩子写上“我正在变得更好”的新纸条。这种方法比说教管用多了。
第五个方法,把失败变成经验值。咱得允许孩子把“我错了”说成“我发现了新方法”。有个妈妈在厨房贴了个“错误勋章榜”,把孩子烤焦的饼干、打翻的颜料都记录下来,旁边还写上“下次可以调低温度”“用旧报纸铺垫”。孩子学钢琴弹错音的时候,爸爸就说:“这个错误让我们知道这儿得加强练习啦。”这就跟游戏里掉装备能升级一样,失败能给自信积累经验值呢!
最后培养孩子的自信可不是啥改造工程,而是一场唤醒孩子内心力量的奇妙之旅。当孩子说“我不行”的时候,咱得把这话翻译成:“你正在学习呢,需要啥支持尽管说。”当孩子退缩的时候,咱就轻声问:“要是满分10分,你现在有几分勇气呀?”这些小小的互动,就像春雨滋润种子一样,总有一天,孩子会像破土而出的幼苗,茁壮成长。记住了,咱父母的耐心陪伴,就是孩子最最坚实的信心基石!各位家长们,赶紧行动起来,一起帮孩子变得自信满满吧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