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二就像一场悄咪咪的变身大戏。孩子桌上台灯亮到凌晨三点,书包里多了抗焦虑药盒,朋友圈自拍也没了。这青春期啊,矛盾得很,既想独立又怕失控,想被理解又爱抵触。别把孩子的沉默当冷漠,那些摔门走的背影里,藏着正在重新组装的价值观呢!
和孩子对话有三重门。第一重是倾听时留白,孩子说“别管我”,咱就往后退,看看他书架上的科幻小说,听听他耳机里的摇滚。第二重是提问讲艺术,把“为啥考这么差”换成“这次考试最让你难受的是啥”。第三重是允许犯错,就像园丁不怪幼苗长歪,偶尔熬夜打游戏是自我调节。
孩子把试卷揉成团砸墙时,别着急讲道理。可以说“看这题你改了五次,说明你在意结果”。把“你应该”换成“我注意到”,情绪火山就冷却啦。还能准备个情绪急救箱,彩虹糖、匿名日记本啥的。
别用“重点大学”“人生规划”这些词吓孩子。带他们去职业体验馆当消防员,去奶茶店观察人际交往。把“想当医生”拆成“喜欢帮人+对生命好奇+能抗压”。17岁的梦想像肥皂泡,破了也有新光谱。
父母得像榕树气根一样柔软。孩子质疑咱价值观时,就说“我年轻时也觉得父母过时,30岁才懂有些智慧”。定期开家庭吐槽大会,让孩子给咱穿搭打分。真正的引导不是修剪枝桠,而是守护那棵长成独特形状的树。
家人们,引导高二孩子可得多用心,用对方法,咱和孩子一起加油!
最新评论